• 停止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来看今天这场发布会——

:2025年02月21日 江苏教育发布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江苏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江苏省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支持,高站位谋划“大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2月21日,省教育厅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情况、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构想。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作综合发布,一起来看——

djEvbE1JVGtldUNKeHNzOUkzRkNhbGFUVjFralhBLTh2bW92ZFZTZWRQd05TY1dmQnFrYjlpa0lCemNhc3ZFUUFCV3YtYnlMakNHdjltbXEwLWxrMFpDbVZfNl9ya2oxaXk1bVZqR01XNzhoSjQ9.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部署,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铸魂育人作用。

第一,上下联动,高站位谋划“大思政课”建设蓝图。一是加强党的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党组会、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思政课建设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作出部署,并深入学校调研,提出工作要求。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多次召开会议推动落实。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江苏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系列文件,对“大思政课”建设等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省教育厅出台《江苏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内容,完善支持体系。三是凝聚工作合力。深化部门联动,在省级层面加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比如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共同培育一批覆盖大中小学的博物馆“大思政课”精品课程。加强校地协同,设立了20个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30个由高校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领衔项目,合力打造“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第二,内外贯通,全方位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内涵。一是深耕思政“小课堂”。强化课堂主渠道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加大课程资源供给和教学改革创新力度,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重构授课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比如,南京大学聚焦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重大主题,开展“翻转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既讲原理,更讲道理,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二是善用社会“大课堂”。在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办江苏省“大思政课”系列活动,成立驻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持续举办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最美大学生等师生代表用“思政大课”激励青年学生与时代同行。深入挖掘用好江苏红色资源,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品牌活动,并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将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常态化组织思政课教师带领广大学子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李巷等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并成立由师生组成的“领航”宣讲团,在社区企业、乡间地头开展主题宣讲,在社会大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三是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制定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课程思政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和课程层面三级体系,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激励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各校积极探索,挖潜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矩阵。比如,扬州大学在开展专业教学中融入“两山”理论、“中国饭碗”、粮食安全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河海大学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

第三,多方协同,全流程搭建“大思政课”建设平台。一是建强教学资源平台。在“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苏思享”设立思政课教学、思政教育资源模块,推出了9场“形势与政策”系列思政大课。组建“大思政课”结对团队,推出一批以“课程教案+课程视频”为主、大中小学各学段同课异构的专题式、体系化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比如,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周恩来纪念馆及淮安中学、周恩来红军小学等,围绕周恩来精神推出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系列思政课程。苏州大学组织思政课教师前往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紧跟总书记脚步 牢记初心使命”研学活动,感悟新思想的实践伟力。二是建好社会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掘江苏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厅等十个部门单位积极行动,在现有12家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推选认定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96家,形成十大部门、百家基地联动育人的江苏“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高校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联合开发优质特色课程。比如,常州市钟楼区开辟8条实景式实践教学线路,建成47个区域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联合开发课程等,让有意义的思政课更有意思;中国矿业大学把徐州市进行生态修复、推进转型发展的“潘安湖方案”和“徐州样本”作为思政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三是建立健全科研基地平台。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的重难点问题,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思政研究专项,2024年共推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等30项重大项目。依托全国、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及其他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组织专家学者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等专项开展联合攻关。

第四,专兼互补,多维度优化“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配齐专职教师。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连续三年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强化高校党委主体责任意识,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配备达标。截至2024年,全省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师生比已达1:350的国家规定要求。二是择优选聘兼职教师。积极聘请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专家、模范人物、大国工匠等各行业先进典型常态化进校园讲思政课。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大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邀请符合条件的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的专家学者、优秀讲解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通过宣讲、展览、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出“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系列思政公开课,先后邀请重大工程型号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校友讲授国产大飞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新时代重大科技成就,激励广大学生献身国防、空天报国。三是培育选树优秀教师。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7批次81人列入培养计划,为全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力量”,涌现出徐川、何畏、唐忠宝等一批受学生喜爱,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展示交流等方式,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江苏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思政课教师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下一阶段,省教育厅将全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更加突出主题主线,在课堂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实践案例进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方法,深入挖掘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充分挖潜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润物无声。

二是更加突出整体素质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渠道,在持续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制度,定期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参与实践研修、跟岗锻炼、轮岗轮训,让思政课教师更好了解世情、国情、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选拔培养和在职培训,优化后备教师储备、教学方法培训、学历提升等培养机制,培育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加快形成优秀思政课教师川流不息、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三是更加突出资源整合,在实践育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百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推动各地各校与基地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厚植爱国之情、坚定强国之志、砥砺报国之行。广泛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联合文物部门推动博物馆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立完善校馆合作长效机制,让江苏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思政课建设的鲜活教材。深挖社会实践育人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单位聚焦红色教育、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是更加突出协同联动,在工作格局拓展上下功夫。坚持开门办“大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快形成与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大中小学贯通协调机制,在一体化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教学、集体备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迁移、易推广的实践成果。强化“大思政课”与日常思政教育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思政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来源:社政处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我要纠错]
文:宋聪乔&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党的 八大 以来 党中央 始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来看今天这场发布会——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